close

前言

       媽媽手,是指腕部橈側的肌腱滑液囊炎,造成大拇指底部的腫痛,進而導致腕部及拇指活動不便

       生產過後的媽媽,因為需要抱小寶寶及做家事,罹病比例更高,所以也俗稱「媽媽手」

 

 

  

成因

        大拇指反覆做伸展及外展動作,使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的肌腱在共同的腱鞘中過多的來回磨動,日久勞損,即可使腱鞘發生損傷性炎症,造成纖維管的充血、水腫、肥厚、管腔變窄,肌腱在管內滑動困難而產生相應的症狀

       故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士、鋼琴與小提琴演奏家、美容美髮業、搬運工人、廚師、餐廳服務生等,易患本病

 

流行病學

        好發年齡在3050歲之間,平均為47

        好發族群為生產後婦女,尤其是需要照顧6-12個月大的嬰兒者

      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10

       許多病人同時也會患扳機指

       百分之三十的病人會同時發病於雙側手腕

 

理學檢查- 觸診

     觸診顯示橈骨莖突壓痛點

     與健側比較,在「解剖鼻煙盒」(anatomical snuff-box)可能會摸到腫脹與壓痛點

 

針灸介紹

        腕部橈側為手陽明大腸經及手太陰肺經經過之處,可選用穴位:手三里、陽溪、合谷、太淵、列缺

 

日常保健與預防

       推按陽溪穴(相當於橈骨莖突局部)。以右手為例,術者左手拇指置於橈骨莖突部,右手食指及中指夾持患者拇指,拇指及食指等握患者及其他四指,並向下牽引,同時向尺側極度屈曲

       使用過度是媽媽手常見的原因,應盡量減少拇指及腕部長時間及反覆性的動作。留意會誘發疼痛的動作,並盡量避免

       如果無法避免上述動作,可在醫師建議下使用護具;在動作前先行按摩手臂、腕、指,就像運動前需做暖身操一樣

      無論單手或雙手,抱嬰兒時,讓五指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,避免嬰兒重量僅由虎口及拇指承擔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洪崇瑜醫師  筆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板英中醫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