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欣怡醫師  

  一般中醫醫療院所常在特定時節推出「穴位敷貼療法」,最為民眾周知的就是夏天的「三伏貼」跟冬天的「三九貼」。

  所謂「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」,「三九」即為冬至次日開始,第一個九日為一九,第二個九日為二九,第三個九日為三九,在節令上為「大寒」,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;「三伏」則是初伏天、中伏天、末伏天,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,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,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,是一年中最炎熱、陽氣最旺的日子。很多疾病往往在寒冬時誘發或是在季節交替時產生變化,因此傳統的「三伏貼」跟「三九貼」,是在這幾個特定時節,用一些辛溫、溫陽、逐痰、驅寒的中藥,在特定的穴位進行藥物敷貼,讓藥力經由皮膚滲入穴位,再經過經絡的氣血循環,直搗病處,而達到扶正趨邪、提升免疫力的效果。

  穴位敷貼最廣為應用的,就是針對氣喘過敏體質的病患保健。例如三伏貼,在夏天氣候炎熱的日子,皮膚體表完全開泄,所以對於藥力的滲透作用最敏感,此時選用幾個具有溫經散寒、化痰平喘作用的腧穴進行藥餅敷貼,可發揮溫煦肺經陽氣、驅散內伏寒邪的效果,進而達到預防及治療的功效。尤其過敏性鼻炎患者,常在天氣變化或寒冬時症狀特別明顯,研究報告指出,一個療程連續敷貼3 次,每次間隔約7-10,並連續做三年的治療,能有效改善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病患的症狀及生活品質

  事實上,穴位敷貼不僅只有在三伏天跟三九的時節才能發揮功效,也不限於一個時節的敷貼次數。現在氣候普遍炎熱,因此平日做敷貼跟在特定日子做治療的效果差不多。此外,有很多症狀,都會與人體對外在氣候的改變相呼應有關。若經由專業中醫師的診療,在平日針對一些特定體質使用穴位敷貼來做預防保健亦適用。我們中醫流傳一句話:「上工治未病,中工治已病,下工治末病」。也就是說,醫療的最高境界就是預防疾病的發生,也是現代預防醫學的核心概念,穴位敷貼保健就是其中一種具此精神的治療。



穴位敷貼的適應症如下:

1. 過敏性體質調理:過敏性鼻炎、反覆上呼吸道感染、異位性皮膚炎

2. 呼吸道疾患:氣喘、成人哮喘、老年性肺氣腫、慢性支氣管炎

3. 骨骼關節疾病:風濕關節炎疼痛、腰腿退化性關節炎

4. 泌尿科疾病:小兒遺尿,男性遺精、早洩

5. 虛寒性體質調理:經痛


  

 

以下為穴位敷貼的注意事項:

1. 敷貼時間:一般敷貼時間成人每次貼0.5-4小時,兒童貼0.5-2小時,因個人膚質不同,請遵守醫師告知時間。

2. 敷貼反應:

       2.1 大部分的人會有局部發紅、輕微刺癢及燒灼感,屬於正常現象。

       2.2 如感到局部灼熱難耐或疼痛時,應提前取下,不宜超過建議敷貼時間。

       2.3 穴位敷貼後,部分病人會有色素沉著,一般會於療程結束之後漸漸消失。

       2.4 若因不慎而產生燙傷、水泡等情形,請告知醫師,並依醫師指示使用專用藥膏照顧傷口,避免傷口感染,數日內可痊癒。

       2.5 如有頭暈、冒冷汗等不適情形,建議立即返回診室,告知現場醫師處理。

3. 穴位敷貼注意事項:

       3.1 當天不要吃生冷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       3.2 發物(指食後可能引起舊病復發,新病加重的食物,如蝦蟹、韭菜、芹菜、筍等)要盡量避免。

       3.3 敷貼後盡量不要進行劇烈活動,以免藥物脫落。

       3.4 發燒病患、急性感染病症、孕婦、小於一歲以下幼兒及嚴重藥物過敏者,不建議使用此法。

 

今年的三伏日為7/18()7/28 ()8/16(),但因氣候炎熱,6月就可開始進行敷貼治療囉! 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板英中醫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